人际交往中我们会遇见不同的人,他们容貌不同、性情迥异,我们总爱用眼睛去打量和感知对方,并揣摩对方的心理。人类的面孔特征往往能折射出重要的生物学和社会学信息,诸如年龄、身份、吸引力、动机等等,所以靠眼睛去识别这些信息就成为了下一步行动的指引。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对各种面孔信息十分敏感,与陌生人接触时我们首先会去想这人是否友善;作为交流信号出现的目光,更是不需要经过刻意为之就能得到大脑自动化的加工。研究表明,大脑在个体新生儿时期就已经能够对不同的注视方向有所区分。可以说,观察他人几乎是人的本能行为,而眼睛则成为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当我们将目光投注到他人身上时,便构成了很多后续社会活动的基础。
那么,当我们发现自己正在被他人注视或是观察时,又能感受到什么呢?他在意我,或是不是想寻求我的帮助?注视方向(gaze direction)可分成两种:正视与斜视。对方正视会让我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如果在这段关系中付出,我们觉得自己会得到对方积极的反馈。此外,正视也能向我们传递一种来自对方的期待,根据皮格马列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指事情顺应着期望发展的现象,比如,对一个人赋予的期望越高,他越能发挥自身的潜力),接受到正视的信号,我们倾向于去认同和顺应对方,从而更可能做出相应的行动,比如说主动向其提供帮助。反之,斜视会使我们无法感知到别人对自己的期待,认为对方根本不在意自己,甚至是态度不屑,于是我们也就不会去做出合作行为。建议提出行为从本质上来说,也属于合作行为的范畴。建议者往往会通过一些微妙线索形成对建议寻求者的整体判断,而注视方向就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基于该逻辑,我们提出假设,并通过三个实验,在三种不同情境下探讨寻求者的注视方向对建议者建议提出意愿的影响。